車壇動向
電動車
試車報告
專題
電動車電池四步曲
007座駕
編輯之選
撞擊測試祕聞錄
車謎
科技革命
當年經典
駕駛指南
生活時尚
PlayfulStyle
推介
 
車壇動向
電動車
試車報告
專題
電動車電池四步曲
007座駕
編輯之選
撞擊測試祕聞錄
車謎
科技革命
當年經典
駕駛指南
生活時尚
PlayfulStyle
推介

駕駛指南

15 篇文章
25.01.2022
駕駛指南
Video
編輯室
 3360
 21
賽車線道的秘密
車手Daniel Abt講解賽車線道技巧,由入彎前的準備,到進入apex彎心,然後加速駛出彎道。
08.08.2021
駕駛指南
編輯室
 1900
 25
男子組:棍波車至好
喜歡鏗鏘喀擦聲音,但又心驚膽顫驚入錯波既轉波樂趣嗎?喜歡鏗鏘喀擦聲音,但又心驚膽顫驚入錯波既轉波樂趣嗎?還是衝上高轉紅區熱血沸騰嘅轉波快感?定係乾脆俐落,直接實在的傳動感覺?大家有冇共鳴可以留言分享一下 . . .
17.09.2018
駕駛指南
59
 15266
 20
斜路 - 點先叫做斜?
上斜, 不單止用腳行、踩單車, 連有動力的汽車都會覺得吃力。 落斜, 受地心吸力牽引, 帶來的額外加速力, 又會加重制動系統負擔, 甚至構成危險。 究竟是怎樣界定斜路有幾斜呢?初中學的三角幾何, 都完全還給了數學老師嗎? 香港斜路常見那個「一比幾」的數字有甚麼意思..... 「一比幾」, 即是水平距離幾多米(d), 在斜坡上就升高一米(Δh), 亦即是角度α的正割比率(Tangent α), 份母數值越細, 路面越斜。 即是, 1:8比1:10斜。香港行車道路之中, 標示斜率*最高的是1:5, 或者應該說「只是」1:5, 比起三藩市最斜的街道仍有一段距離。 三藩市最斜的街道, 斜率接近1:3, 即是比禁止行車的西環正街(1:4)還要斜。*香港道路的斜率只會以整數標示。 當路面越斜, 小數點後的數值增加越來越細。 有學者曾使用儀器在西環量度路面斜率, 發現西邊街的斜率實為1:4.7, 比標示的1:6存有一段距離。斜路開車是考牌重點項目, 傳統棍波車在極斜路段上斜起步, 死火、溜後的機會相應提高。 就算是自動波, 在那麼斜的路段上斜起步, 技巧不當亦有溜後的風險。港島區考牌路線途經的跑馬地樂活道, 亦是華D掉低吳倩蓮的聖瑪加利大堂所在地, 到達連道之前的一段亦非常陡斜, 但沒有斜率標示。 如果撞正紅燈停車的同學們, 記得拉緊手制, 起步時踩夠油, 小心溜後呀!美國跟香港不同, 斜率勻以百份比標示。 而「一比幾」這組數字, 是英國式的慣用的標示方式, 但不止美國, 就連英國以外的歐洲大陸, 都是用百份比去標示斜率的。 香港為甚麼用「一比幾」? 你懂的! 剛才說過, 1:8比1:10斜, 但如以百份比去標示, 就倒過來數值越大, 路面越斜, 即是20%比15%斜。 「一比幾」和百份比都是倍數增減, 即是1:4(25%)比1:8(12.5%)斜足足一倍!做人要與國際接軌, 衝出香港、衝出英國, 到底「一比幾」與百份比怎樣換算呢? 只要將1除以「幾」, 再乘以100%, 就會得出斜率百份比。 舉例說: 西環西邊街, 標示斜率為1:6, 1/6*100% = 16.67%。前文提及, 美國加州的三藩市斜路多多, 但世界上最斜的街道, 並不在三藩市。 至於誰世界之最? 則眾說紛紜, 因為有數條極斜街道斜率相約,  而據健力仕世界紀錄大全, 接受世界上最斜的街道, 是紐西蘭南島達尼丁市的Baldwin街。 只有350米長的Baldwin街, 斜率是1:2.86, 或者35%。
13.08.2018
駕駛指南
59
 4812
 10
高山低谷 - 斜角細看三藩市
加州大部份地方名都是西班牙文, 因在歷史上, 加州原本是墨西哥的領土。 三藩市名字San Francisco亦是西班牙文, 等同英文St. Francis, 聖芳濟各亦是當地的守護聖人, 而台灣人仍然將三藩市稱為舊金山。洛杉磯位於加州南部, 當地人常以「南加州」去形容洛杉磯一帶的都會區。 三藩市常被人叫作「灣區」或「北加州」地區, 但其實三藩市位於加州中部, 只是略略偏北, 相對洛杉磯較北, 離北面的俄勒岡州界還有三百多英里。 未至於冬暖, 但夏涼則無庸置疑, 氣候相對於炎熱的南加州溫和得多。三藩市這一個小半島, 地方不大, 市區面積只有600平方公里, 比港九新界合共起來細約一半。 地勢跟香港一樣起起伏伏, 斜路多平路少。 三藩市的街道有幾斜? 由暗斜、微斜, 至到好斜、很斜、好很斜都有。 前文提及, 三藩市的駕駛者在斜路上泊車的技倆, 今次就等貓貓帶大家去三藩市打個白鴿轉, 看看三藩市的斜路有幾斜。三藩市市區最斜又是那一條街? 根據維基百科以及其他網頁記載, 有兩條街打成平手, 斜率同是31.5%, 它們就是Telegraph Hill附近的一段Filbert街, 以及位於Noe Valley的一段22街。三藩市的瘋狂斜街, 無論行車或者泊車, 都有特別安排。 市內不少陡斜街道, 是只容許單程落斜。泊車方面, 拉手制、入波、扭側前輪、攝磚頭等等等等... 一切都覺得信不過! 所以規定只容許在其中一邊90度橫泊, 另一邊任何時候都禁止泊車。22街位於Vicksburg街和Church街之間最斜的一段, 斜率同樣達31.5%, 當駕車臨近街口時, 因視角問題, 在駕駛席上看不到前路, 仿如跳崖一般! 路過的駕駛人仕, 都必定要將車停下來, 嘗試仰高頭看清前路暢通才前進。 以香港慣用的英式標示, 會是「一比幾」呢? 1/(31.5/100) = 3.17, 即是1:3.17了, 比香港最斜的街道還要斜。三藩市不單止有條仆街(Polk St.), 還有條曲街(Cook St.), 亦有條彎彎曲曲的斜街 - Lombard St.。三藩市另一景點, 不得不提曲曲街 - Lombard St.。 同樣在Filbert St.最斜的一段附近, 雖然不及Filbert斜, 但斜率仍有27%。 最初規畫時, 因路闊而將行車路段建成S型, 用以減低斜率, 後來彎位空間都種滿鮮花, 繽紛艷麗。曲曲街已成為遊覽三藩市的必到打咭勝地, 亦是當地的豪宅區, 每日都擠滿前來打咭拍照的遊客, 所以住在這裡的有錢人來講認真不爽!上斜... 就算你的引擎馬力、扭力有多大, 所有車都因佔用了一部份功率去抵消地心吸力, 自然會慢下來, 但三藩市有一種車輛, 並不受此限制, 上斜依然可以維持均速, 它就是舉世馳名的歷史文物 - Cable Car了!自19世紀末營運至今, Cable Car現時多為觀光人仕服務, 但仍有市民以之代步, 單程收費七個大洋, 比其他同為Muni營運巴士、電車的$2.75票價貴得多。 Cable Car因為路經唐人街, 車站及車廂內告示, 除西班牙文外, 還有正體中文, 跟紐約地鐵相同。拜其驅動結構所賜, 即使在California St.那麼斜的路段, Cable Car在夾緊驅動的鋼纜時, 就可與鋼纜以同一速度前進, 最高時速為9.5英哩(即約15公里)。Cable Car車輛本身並無驅動裝置, 只有煞車系統, 動力來自路線中的機房(Power House), 每條路線由一組510匹馬力的電動摩打拉動鋼纜。位於Washington街和Mason街交界的機房, 同是Cable Car博物館的所在地。 除有關Cable Car的歷史文物外, 連驅動摩打以及巨型滑輪組都可看到, 免費開放參觀。看上陡斜, 而且街口呈一級級形狀的California St., 在無數電影畫面中經常作為三藩市地標。 不過... 三藩市Muni電車J線的其中一段路軌途經22街, 比行經California St.的Cable Car 61號線更斜。 其實, California St.在三藩市斜路榜中十甲不入, 比那裡更斜的街道大有所在。三藩市的經典交通工具, 又豈止Cable Car一種? Muni的E、F、J線, 都有派出經典電車服役。  這種線條圓渾、 塗上當年美國各大城市的拉花的電車, 稱為PCC Streetcar。 PCC代表Presidents’ Conference Committee, 是上世紀30年代美國的都會公共交通發展組織, 設計出的這種低成本電車系統, 為美國、加拿大、及多個外國城市, 提供高效率的都會公共交通, 並在戰後大行其道。 美國各城市都共用這款圓轆轆的電車, 而外國系統亦有不同的車身設計。F-Line是首條以經典電車為主力的路線, 自1995年至今, 每天為市民大眾及觀光旅客服務, 由漁人碼頭來往17街, 途經The Embarcardero海濱大道、及市中心金融區Market街, 收費跟其他Muni服務劃一為$2.75。 見及F-Line的成功, Muni在2015年再加入第二條經典電車路線 - E-Line, 而J-Line亦間中有經典電車服役。在F-Line服役的車輛中, 除美國各大城市外, 還經常出現外國城市的車輛, 藉以歌頌當年的成功, 衣錦還鄉。 當中, 澳洲墨爾本和意大利米蘭出現得最多, 亦有來自英國黑潭及比利時布魯塞爾。墨爾本的City Circle, 因在市中心Free Tram Zone內行駛, 每日仍然免費為市民服務, 使用的是贈予三藩市的同一款經典電車。 澳洲左上右落, 電車的上落車門原本設在車身左邊, 來到三藩市後, 門口都改到車身右邊, 金色的Melbourne標誌仍然展示在三藩市街頭。米蘭的電車, 年前已出現了新款, 但經典款式仍有在服役當中, 亦是贈予三藩市的屬同一款。Cable Car有其博物館, Streetcar都有! 位於Ferry Building大鐘樓對面的Steuart街, 有多項有關經典電車的展品, 同樣免費參觀。Cable Car Museum:地址: 1201 Mason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8網址: http://www.cablecarmuseum.org/San Francisco Railway Museum:地址: 77 Steuart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5網址: http://www.streetcar.org/museum/
20.06.2018
駕駛指南
59
 16535
 12
手制 - Hea拉等於冇拉!
考牌時, 每逢停車, 無論平路或斜路, 必定要入空波拉手制。 考試合格, 過咗海就喺神仙。 作短暫停車時, 你仍有拉手制的習慣嗎? 泊車時, 又有拉手制的習慣嗎? 有冇深究過, 你拉手制的效力是否足夠將車輛鎖穩?首先解構一下, 手制是甚麼回事... 正確地說, 泊車制(Parking Brake), 不論是傳統的手拉式, 又或者在某些車種, 是腳位左上方的腳踏式, 拉了, 踩了, 是否真的令車輛動彈不得? 當電子泊車制出現後, 相信可靠性比機械式泊車制有效。 下文將以傳統名稱「手制」代表各式各樣的泊車制, 而該動作就是「拉」。無可否認, 在斜路泊車, 手制如果拉不盡,汽車便會溜前溜後, 你自然反應便會將手制用力拉緊一點。 明明手制拉緊了, 為何車子還老是溜? 我的手制壞了嗎? 結構上, 手制只會將後輪鎖住, 如果後煞是鼓式結構, 手制會與腳制使用同一組煞車皮, 而碟式結構的後煞, 有另一組的煞車皮專責泊車制動。 而傳統結構的泊車制, 是使用鋼索(威也)控制, 日子有功, 鋼索便有機會變鬆, 令手制效能減弱。 當你發覺手制越拉越高, 才能把車輛鎖定, 就是時候準備入廠維修手制了。那麼... 在極度陡斜的道路上泊車, 單靠拉手制足夠嗎? 不敢說不足夠, 但的確有額外措施去加強泊車鎖定效能的。泊車離開車輛, 與在路口、燈位暫時停車有別。 要放心離開車輛, 香港的駕駛者, 一般習慣都非常乖, 會拉手制, 但開棍波的駕駛者絕少會入波。 在外地, 拉手制並不是指定動作。 在外國的平原城市, 好像紐約、芝加哥等, 駕駛者可會覺得拉手制是多此一舉。 在平原城市生活慣的駕駛者, 真有可能從來未拉過手制! 為什麼? 不止不擔心在平路上泊下的車輛跑掉, 而且他們知道, 自動波車入P波、 棍波車入一波/後波, 關掉引擎, 亦會將驅動車輪鎖住, 比不恰當使用的手制更穩固, 然而手制只像是附助的設備。那邊廂, 在斜路多、平路少的地方, 駕駛者的泊車習慣就有所分別。 以三藩市為例, 斜得像西環東邊街、西邊街的道路大有所在。 市區到處起起伏伏, 平路不多, 街道不是暗斜, 就是好斜、 很斜、 好很斜。三藩市的駕駛者, 除必定拉手制入波外, 就算在微斜或平路上泊車, 都會扭側前輪、利用路邊石壆作額外的一度防線。 甚至有更小心的駕駛者, 扭側前輪之餘, 還特意將車輛溜至令靠路邊的前輪和路邊石壆接觸。仍怕未夠? 你還可以執塊石頭, 將坡下的車輪攝住, 這正是飛機泊在停機坪時的做法 ? (雖然飛機也有Parking Brake)又有美國駕駛者稱手制為E-Brake, 即是Emergency Brake。 吓? 說得像實驗室中那粒急口令掣... 如非緊急, 切勿拉起?? 為何將手制講成緊急制呢? 事關腳制的油壓系統失靈時, 由鋼索啟動的傳統結構手制, 仍然可以獨立運作。 所以, 的而且確, 當你發覺腳制失靈時, 你的確是可以拉起手制減速停車的。前文提及, 手制只能對後輪起作用, 請君留意, 在必要時拉手制減速, 效能會比踩腳制弱。 但又切忌心急, 死命用盲力去拉, 可會鎖死後輪, 引致甩尾失控。 再者, 如果真要出此下策時, 就要提醒你, 拉手制的整個過程, 都要按住手制的按鈕, 並慢慢用陰力拉至最頂。 這麼, 手制便不會越拉越緊, 收放自如。 上述一招可能會令你聯想到飄移車手引發甩尾的動作, 除非受過高人指點, 家中小朋友、大朋友都切勿模仿。離地的法例迫你遵守, 一定有人不遵守, 因為大家明白沒有實際後果需要承擔, (除了被罰款增加政府收入外)。 但當相關動作有實際需要時, 並不需政府出聲, 市民一定自動自覺, 做足安全措施。 相信沒有駕駛者, 想山頂泊車山腳取車的。 駕駛者必定不約而同地使出渾身解數, 不止確保車輛留在原來停泊的位置, 還會想深一層, 行前一步, 為最壞的情況做足最好的準備。其實斜路泊車扭軚的做法, 在道路使用者守則上也有提及, 但你幾時見過有香港駕駛者照做? 就讓我們幫大家做個溫習 ? 請各位同學打開路使用者守則(2000年5月版)第85頁:文字記載如下:就算手中無書、心中都無書, 放心! 網上有書, 網址如下:http://www.td.gov.hk/tc/road_safety/road_users_code/index/chapter_5_for_all_drivers/parking/index.html如你是個會拉手制的乖乖駕駛者, 有否留意你拉手制的動作, 足以鎖穩車輛嗎? 要令手制鎖穩車輛的動作很簡單, 就是將手制拉到最頂位置。 如泊在斜坡上, 慢慢放開腳制, 看車輛有否溜前溜後。 君不妨一試, 將車輛泊在平路上, 入空波, 拉起手制, 但又不拉到最頂位置, 再落車嘗試出力一推。 如你發覺車輛能推得動, 請君不要驚訝。香港幾十年來的填鴨式教育, 有意無意地推崇了不求甚解, 連駕駛訓練也受波及。 到底為什麼要拉手制? 拉手制如何鎖定車輛? 除手制外還有甚麼可以鎖定車輛? 回想一下學車時代, 師傅有教你嗎? 相信一定有吧! 但作為新手的你, 真的吸收到嗎? 身為師傅的要多加提點之餘, 同學也不要嫌師傅長氣, 要嚴守戒條阿!
17.08.2017
駕駛指南
Video
編輯室
 4522
 8
賽車軚盤的秘密
電動方程式賽車軚盤有好多掣鈕,到底應該點用?等車手話畀大家知。
11.03.2017
駕駛指南
狄港生
 4762
 7
幾時需要換brake皮
運輸署要求的6年驗車,雖然冇清楚列明brake皮磨到幾薄先要更換,但根據車廠指引,制動皮磨損到1mm就必須更換,問題是駕駛人又如何知道磨損情況呢?My Opinion 狄港生雖然交通意外成因好多時係踩錯油門當brake,但如果真係要緊急煞車時,先發現唔夠制動力,咁樣先至得人驚!所以平時check車必須驗清楚制動效能之外,記得要在磨損到只剩1-2mm內就要更換。
08.03.2017
駕駛指南
狄港生
 33554
 16
前驅與後驅的分別
前驅車和後驅車到底有何分別?前驅車點解會容易操控?後驅車失控又會點?高級駕駛的秘訣記得第一次參加有關高級駕駛的訓練時,是由德國奧迪(Audi)汽車主辦的課程。負責訓練的教練本身是賽車手,不過打從一開始的理論部分,賽車手教練就強調高級駕駛是安全開車的秘訣。 沒錯!安全駕駛都要賽車手來教?只要車速夠緩慢,扭軑反應慢一怕,不就是安全駕駛嗎?使唔使賽車手教呀?如果你係咁諗就錯晒了!因為經過整整一天,上、下午合共8個小時,期間不斷要飲咖啡來支撐下去的理論課後,你就會明白到甚麼是高級駕駛,也明白到為甚麼要賽車手來教安全駕駛,然後又透過另一天上、下午合共8個小時的乾濕路實習,來了解前驅車和後驅為甚麼會有分別(Audi當然會示範其實全時四驅就最穩陣啦)。為甚麼前驅和後驅有分別?你知道為甚麼汽車轉彎會出現轉向過少(Understeering)或轉向過多(Oversteering)嗎?基本原因在汽車的驅動設計,前驅車在彎道超過極限時通常都會推頭,而後驅車就通常會甩尾。除此之外,無論是前驅還是後驅車,在已扭軚入彎時才突然收油或重brake,汽車都會因為重量轉移到前輪,也會令前輪過度受壓而失去抓著力,先出現推頭現象,然後又因為重量向前及向彎外橫移,令後輪也失去抓著力而出現甩尾失控現象。你又知否如何去避免嗎?為甚麼緊急煞車時會跣呔呢?高速行車中,前面突然出現障礙物,如何一面煞車另一面又扭軚避開它呢?你知道重量轉移(Load Change) 會改變汽車的轉彎表現嗎?你知道暢順(Smooth)的速度才是最安全和快捷的開車方式嗎?以上的種種問題,其實是賽車手在賽道上必須要發揮得天衣無縫的技巧。換言之,高級駕駛就是透過了解汽車的操控特性,從而達到更安全又快捷的駕駛方式。所以由熟悉汽車操控特性的賽車手教高級駕駛,的確是有其道理的。甚麼是轉向過少轉向過少,是扭動軚盤轉彎時,前輪沒有按指示轉彎,反而有向彎外滑移的現象,就叫做轉向過少(Understeering),俗稱叫推頭。Q:為甚麼會出現轉向過少的現象?A:轉向過少一般出現在前置引擎前輪驅動的汽車上。原因是前驅車的車頭重量比例高於車尾,前輪的負擔已較重,當車速超越車輪所能抵受的範圍時,前輪便會率先失去附著力,向彎外滑移,於是就出現轉向過少或俗稱推頭的情形。Q:應該如何補救轉向過少的情形?A:只要收油減慢車速,前輪便會回復附著力,汽車便可回復轉向能力,順利入彎,所以前驅車一般都比後驅車容易掌握防止失控的技巧。Q:如何可避免轉向過少的情形?A:只要在入彎前把車速收慢至合適水平,然後保持油門平和地入彎,就可避免前輪因負荷過重而出現滑移,於是就可避免出現轉向過少的毛病。甚麼是轉向過多?轉向過多,通常在後驅車發生,是扭動軚盤轉彎時,汽車的後輪突然失去貼路能力,向彎外滑移,出現俗稱甩尾的現象,就叫做轉向過多(Oversteering)。而且當出現甩尾,需要駕駛人同時控制油門要平順,又要扭相反軚才能救車,相對於前驅車只要縮油就可以防止汽車推頭,所以後驅車的操控技術要求也會高些。Q:為甚麼會出現轉向過多的現象?A:轉向過多一般出現在後輪驅動的汽車上,其中以保時捷跑車為最經典的例子。因為連引擎也放在車尾,驅動後輪,形成車尾比重較高,當車速高於正常或加速太突然入彎的話,後輪便會因負荷太高而出現滑移,便會出現轉向過多的現象。Q:應該如何補救轉向過多的情形?A:通過控制油門平和,及立即將方向盤扭向滑移或俗稱甩尾的方向,可即時透過回復前輪的抓著力及轉向功能,然後立即回扭方向盤,才可將甩尾的汽車納回正軌。Q:如何可避免轉向過多的情形?A:後輪驅動的汽車,要在扭方向盤入彎前收慢至合理車速,才能避免因車速過高而引起的甩尾現象。
31.03.2015
駕駛指南
徐祖德
 6266
 13
黃燈的迷思
行駛途中,交通燈突然亮起黃色,到底應該繼續踩油前進?還是立即踏下制動減速停車?遇上這種情況,經驗豐富的駕駛人,會懂得因應距離及車速作出合適的判斷。然而,經驗始終是一門抽象的東西,到底有甚麼方法可以較容易掌握箇中奧秘呢?當我們駛近交通燈前,會發現地上有兩個箭嘴;這組箭嘴除了用作指示該行車線的行車方向之外,還有助駕駛人判斷停車或繼續前進的功能。在合法與合理的車速,以及交通暢順無阻的情況下,假設車輛駛經第一個箭嘴之前,交通燈亮起黃色燈號,這時就應減速準備停車。假如駛經第一個箭嘴之後,交通燈仍然亮起綠色燈號,則可繼續前進。當駛到第二個箭嘴之後,若交通燈亮起黃色燈號,這時駕駛人可以保持車速繼續前進。
 
[[content_date]]
[[content_categories]]
[[content_marks]] [[author_avator]]
[[content_author]]
 [[view_count]]
 [[like_count]]
[[content_title]]
[[content_sub_title]]
[[content_body]]
© 2025 DikSirAUTO. All rights reserved.
Terms of use  |  Powered by Studio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