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性能不斷提升,間接推動人民生活的速度;部分駕駛人因各種理由而衝燈,而繁忙的十字路口更成了嚴重交通意外的重災區。
面對這種新興的車禍,當年幾乎所有的汽車安全設備都起不了任何作用,因為死神今次已不再侷限在前方出現,而是從保護性較弱的側面衝過來。
隨著80年代不斷出現的側面撞擊意外,一個專門用於測試側面碰撞而設計的假人終於在1986年問世。經過研究員的反覆測試,發現當一輛汽車受到側面撞擊時,車上駕乘人員的手臂、盤骨及身體在十分之一秒間,竟然要承受高達3,000至4,000磅的衝力!
起初,研究員不斷在汽車側面加進大量軟墊,可惜效用不大;在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的時候,研究員又接獲一連串神秘的側面撞擊致命傷害。
車禍中傷者的身體就算能夠僥倖得以醫治,但最後亦會死於昏迷,這是因為腦部受創所致;可惜經過詳細的腦部掃描之後,仍找不到受創的正確位置。在費城的實驗室裡,Jinnah Reilly醫生為了尋找這名隱形殺手,於是利用了猴子進行連串研究。經過一輪撞擊測試後,他發現大腦對於左右運動所能承受的衝擊力度,要比前後運動小得多;換句話,側面撞擊對腦部的傷害性會大於正面撞擊,這亦解釋了為何在車廂裡陷入昏迷狀態的駕乘人,其肇事車輛都是受到側面撞擊居多。
原來大腦是由兩個半球體組成,中間由神經軸連接,當頭部側面受到撞擊時,大腦會向反方向一邊滑動,由於左右腦的擺幅不一,因而令神經軸繃緊甚至斷裂,這就是腦部受到永久性損害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幸好這種對神經軸的創傷是在意外後幾小時才會出現,於是醫學界便著手研究一種可以防止神經軸膨脹的藥物,用以救回車禍中受腦震盪的傷者。
由1998年開始,歐洲已正式立例管制新車必須通過側面撞擊測試,而汽車生產商亦在車門內加強防撞支架的剛性及加裝側面安全氣袋。不過側面撞擊測試一般都設定在時速 50-60公里進行,這就解釋了當車速超過時速60公里甚至達到100公里發生側撞,往往就會成為致命意外。
另一方面,近年部分汽車生產商已開始重視車尾撞擊的安全性,估計車尾撞擊亦將在不久被列為標準的汽車撞擊測試。(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