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 – 首次擊敗人腦

 42303
 33

早於上世紀50年代,人類已開始發展人工智能,更三度挑戰人類智慧。

科技革命 – 首次擊敗人腦

提起人工智能,就一定唔少得英國科學家Alan Mathison Turing 及台灣電腦科學家許峰雄。Alan Mathison Turing於1950年曾經在牛津大學出版的《MIND》期刊寫過一篇有關人工智能的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內容提問到:「Can Machines Think?」兩年後,他編寫了一份國際象棋程式,可惜當年並沒一部電腦有足夠的運算速度去執行程式。

1956年,由10多位不同界別的專家組成的團隊,於美國 Darmouth College 首度發表集推論、學習、思考及判斷於一身的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正式確立了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領域,兼且獲得數以千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不過專家團隊低估了這項工程的難度,多年研究亦難有寸進,結果美國政府於1973年停止向沒有明確目標的人工智能研究項目提供撥款。

科技革命 – 首次擊敗人腦

大家仲記唔記得,1997年5月11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3點,於紐約曼克頓舉行了一場人類大戰人工智能的國際象棋賽?當時全球數以億計的觀眾,正透過各種傳播媒體追看11次取得西洋棋奧斯卡獎的俄羅斯西洋棋高手 Garry Kasparov,與體重達1.4噸的 Deep Blue 進行複賽;結果 Deep Blue 以總成續兩勝三和一負勝出,人工智能亦正式進入 proof of concept 另一個新階段,而這部能夠打敗西洋棋世界冠軍的電腦,就是由台灣人許峰雄與 IBM 合作開發。

要擊敗人類其實並唔容易,當中經歷過好幾次失敗。話說許峰雄還在台大唸電子工程時,已跟一部內置圍棋程式的計算器切磋;1985年首先研製出能夠計算棋路的 ChipTest,並在美國計算機協會的博弈錦標賽中贏得研發獎金。其後又先後製作出幾部智能機器,包括每秒能分析70萬個棋步的 Deep Thought,經改良後提升至每秒200萬個棋步,可惜還是比不上人腦;1995年又研製出運算速度達1億的 Deep Blue,直至被提升到每秒2億棋步之後,才把 Garry Kasparov。擊敗。(待續)

科技革命 – 機械人的法則

 上一篇

科技革命 – 如何看待智能機械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