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測試祕聞錄 ─ 屍體實驗

 3475
 34

或許你沒有聽過有汽車生產商把人類屍體用作汽車撞擊測試實驗,但其實這並不是甚麼新鮮事,只是有關政府及企業,一直都把事件低調處理而已。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運輸部邀請了歐洲及日本多家汽車品牌,共同進行一連串的汽車安全實驗;大型汽車的安全結構由美國負責設計,歐洲及日本負責中小型汽車,而研究一部份費用則由各國政府負擔。縱然當年汽車生產商已設法把假人的關節及骨骼製作成與真人無異,但就算科技再進步亦不能模擬出內臟、血管及神經系統,所以一班與汽車生產商聯合研究的醫學界人士,只能從假人的表面臆測受傷情況,準確程度自然不高,有見及此,有人便想到以屍體錄取有關的撞擊數據。

80年代初,法國國家安全實驗室發言人曾承認,位於里昂專門研究汽車失事的實驗室內,由1973年開始便以屍體代替假人進行撞擊測試;該發言人更表示,每年平均約需40具屍體作實驗用途,而由運送屍體以至實驗過程都是祕密進行的。另一邊廂,法國Renault亦曾承認進行過同樣的研究計劃,部分研究結果更會分送給Peugeot參考。

撞擊測試祕聞錄 ─ 屍體實驗

Renault設於巴黎近郊的實驗室所用的屍體,主要是由一家國家醫院提供;大部分沒有家屬認領的屍體,都會被送往這個汽車安全實驗室內,亦有部分屍體是法國人在臨死前自行簽字捐獻的。不過進行汽車撞擊測試的屍體,要求卻比任何一種醫學實驗還要講究,因為屍體必須是四支健全,而且必須在死亡後四天內進行實驗,否則屍體變硬後,就無法錄得準確的受傷報告了。所以但凡有屍體進入Renault的實驗室之後,工作人員便需立即加班工作,首先為屍體進行抗硬化藥物注射,然後在身體插入各種電子感應器。在正式進行實驗前,還要把空氣泵入屍體肺部,再用特定顏料注入頭部及身體各部分的血管,以便進行解剖後觀察腦部及內臟受傷的程度。據英國《泰晤士報》披露,80年代中期時,該車廠曾經利用兩具男童屍體作車禍實驗,以測試旗下車系的兒童座椅安全系數。

其實利用人類屍體作為汽車失事實驗並非由法國開始,最先進行同類撞擊實驗的是美國及瑞典。在70年代,德國平治車廠就曾委托一家瑞典實驗室進行相關的實驗,雖然事件一度引起部分團體強烈不滿,不過當時的平治發言人卻拒絕發表評論。(待續)

撞擊測試祕聞錄 ─ 有預謀的車禍

 上一篇

撞擊測試祕聞錄 ─ 活人測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