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缺大量電子機關的包裝,純以高性能為賣點的新一代Impreza WRX STI,在廿一世紀的今天還有吸引力嗎?
沒有半自動波箱,沒有電子底盤,沒有衛星導航系統。說賣點是性能嗎?市場上逾300匹者又不勝枚舉,那麼還算有吸引力嗎?有的!想以三十多萬的價錢購買一輛300匹的高性能房車,除了這輛全新Impreza WRX STI,根本沒有第二輛!
第一輛自動波當然,具備Rally賽道血統的Impreza WRX STI,並不能僅以300匹作結,身懷全時四輪驅動武裝與水平對向心臟仍然是其高性能的標誌。今次在名字後方加上A-Line,對於只有自動波牌的富士車迷來說絕對是一大喜訊,不過當足可媲美手波的半自動波箱及雙離合器波箱大行其道之時,這副源自同門Legacy的傳統全自動波箱就顯得有點單調平凡。
跟手波版有別雖然自動波版跟手波版擁有相同的馬力輸出,但峰值扭力卻較手波版少了5.8kgm;或許基於這個緣故,令A-Line版在加速方面少了一點渦輪增壓應有的狂野,多了一分如自然吸氣的線性;不過這並非說自動波版有失Impreza WRX STI的威風,只是在瞬間提速時,因著扭力轉換器的關係而流失部分動力;事實上,3,500rpm是動力輸出的分水嶺,只要轉速保持在3,500rpm以上,輸出仍然澎湃豐盈。
方程式的樂趣當軚盤轉波從高階裝備發展成標準配備的時候,Impreza WRX STI A-Line卻選擇以標準化的賽車模式,在軚盤後方裝設固定式轉檔撥片,好處是駕駛人不會因連續大幅度的扭軚動作而迷失加減撥片的正確位置,這種源自方程式賽車的設定,可輕易為駕駛人帶來豐富的操控樂趣。
三種行車模式已被廣泛應用在富士車系中的SI-DRIVE系統,亦屬於今代Impreza WRX STI的標準裝備。所謂SI-DRIVE,是ECU根據油門開度數據進行分析,以控制蝴蝶掩及增壓電磁閥,駕駛人藉著Intelligent、Sport及Sport Sharp三種模式,便可輕易因應環境需要而改變行車模式。三種行車模式中,以Sport Sharp力度最猛,配合AWD設定最適合「跑山」;Intelligent則以節能為主,因此輸出較為柔弱;Sport則屬於兩者之間,輸出不溫不火,平順與線性的加速表現最合公路使用。
表現勝於上代今次測試的Impreza WRX STI A-Line,我把重點放在轉彎抹角的山路上。以一輛高性能房車而言,懸掛的硬度可算兼顧到乘客與駕駛人之間的需要,路面的細碎震動亦不會觸怒軚盤過度神經。彎道表現靈活,除了歸功於出色的縣掛組合之外,全新的VTD中置差速器所造出的41:59動力分配比例,更擺脫以往轉向不足的情況。
沒驚喜的車廂個人認為,今代Impreza WRX STI的造型,除了是歷代中最圓潤的一輛之外,線條勾摹亦明顯較過往內斂謙沖,再加上為配合WRC賽事而開發的五門掀背的形格,外觀可謂極盡深藏不露。縱然性能與外觀俱備,但內裝卻欠缺驚喜,這亦是富士車系長久以來的缺點。相對於其他對手,只有基本恆溫冷氣及簡單音響組合的Impreza WRX STI,設備明顯遜色;以三十多萬的車價來說,車廂設計亦略為平庸。
總結一輛擁有300匹的高性能跑車,聲威力猛之餘又載得人,採用水平對向引擎,自動波,大力唔大食,造型又不會太過招搖,兼且具備豐富的賽道數據,售價還不用36萬,除了全新Impreza WRX STI A-Line,市場上根本沒有其他可選;只要不介意車廂設備少了一點的話,絕對是不二之選。
上一篇
下一篇